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和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加强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和团结服务,现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以及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等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进行重温和学习,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对标先进,锐意进取,将爱国奋斗的民族精神和津酒的企业精神相融合,绵延民族文化底蕴,不忘初心,接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爱国,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两院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凭借深厚的学术造诣、宽广的科学视角,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祖国大地上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凝结着广大院士的心血和汗水。我们的很多院士都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厚情怀,都是“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民族英雄!——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2017年5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 下面我们来共同重温和学习一些优秀知识分子的感人事迹。 (钱学森) 钱学森,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中共党员。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 1934年,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先后担任了很多重要职务。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邓稼先) 邓稼先, 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他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郭永怀) 郭永怀,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为我国发展导弹、核弹与卫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8年,郭永怀在青海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在他返回北京的途中,他乘坐的飞机不幸发生空难,当人们辨认出郭永怀的遗体时,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当人们费力地将他俩分开时,才发现郭永怀的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安然无损地夹在他们胸前。此时郭永怀刚满59岁,22天后中国第一颗热核导弹试验获得成功。 1999年他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已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公告,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 (黄大年) 黄大年,广西南宁市人,汉族。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年教授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技术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技术成果,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2017年1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与世长辞,享年58岁。 2017年4月,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7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2018年3月,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 (李保国) 李保国,汉族,中共党员,河北省武邑县人,中国知名经济林专家,山区治理专家。 1981年2月毕业于河北林业专科学校,2005年1月获得中南林学院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时代楷模、河北农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保国先后出版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完成山区开发研究成果28项,推广了36项林业技术,累计增加农业产值35亿元,纯增收28.5亿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约栽培、优质无公害苹果栽培、绿色核桃栽培等技术体系,培育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被村民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李保国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南仁东) 南仁东,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曾任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负责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科学技术工作。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1994年起,一直负责FAST的选址、预研究、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负责编订FAST科学目标,全面指导工程建设,并主持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2016年9月,其主持的FAST落成启用。 (钟扬) 钟扬,汉族,湖南邵阳人,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党委委员、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同志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2018年3月,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