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节,这是距离上一年冬至104天的日子,属于二十四节气的其中一个,也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同样的,每年清明前的寒食节,也为古代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
春秋时期,晋文公为感念忠臣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这是“寒食节”的由来,随后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
为“清明节”。流传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两个节日分别以节气和饮食习俗命名,大抵上都是对逝去之人寄予哀思之意。许多人也正是在这一时期,选择祭祖、扫墓,
可以说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那么,清明节时期除了扫墓,还有哪些习俗?
植 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
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
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关于清明节的映像,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有描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词描绘了古代清明时节旅人的所见所闻所感,也侧面反映出古人在清明节并不禁酒。
那么,清明节为什么要喝酒?
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
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由此看来,清明时节携三五伙伴踏春出游,欢饮小酌也是一番惬意啊!津酒集团祝福大家有个愉快的清明假期!